7款居家健身器材推薦:讓你輕鬆鍛鍊,全方位塑身!
近期天氣陰晴不定外出運動受阻,想維持規律運動變得更加困難。然而,只要添購幾款實用的居家健身器材,就能在家輕鬆打造專屬運動空間!本篇精選7種高效、多功能的健身設備,無論是久坐的上班族還是健身新手,都能藉由這些器材提升體能、強健肌肉,輕鬆達成健康生活目標。
居家健身器材一覽表
器材名稱 | 訓練部位 | 主要功能 | 額外建議選購要點 |
---|---|---|---|
啞鈴 | 上肢、核心、腿部 | 增肌、力量訓練、提高肌耐力 | 可調式啞鈴更節省空間,多重重量可選 |
壺鈴 | 核心、臀腿、肩膀 | 動態訓練、爆發力、耐力訓練 | 建議選擇帶有防滑握把設計,增加安全性 |
彈力帶 | 全身 | 阻力訓練、柔軟度提升、肌力增強 | 可選擇不同阻力等級,提供更大訓練彈性 |
瑜珈墊 | 核心、全身 | 平衡、伸展、核心穩定訓練 | 建議選防滑材質與適當厚度,保護關節 |
滾筒 | 腿部、背部 | 筋膜放鬆、減少肌肉疲勞 | 軟硬度將影響放鬆時的感受,建議初學者可選擇較軟款式 |
抗力球 | 核心、平衡、下肢 | 核心強化、改善柔軟度、提升平衡感 | 可根據動作挑選適合的球體尺寸 |
垂直律動機 | 全身 | 溫和刺激身體、加強訓練效果、放鬆恢復 | 機台本身要穩固,振幅要保持一致 |
一、啞鈴:提升肌耐力的必備訓練工具
啞鈴是最經典的居家健身器材之一,透過器材的重量,來完成重訓提升肌耐力。常見的啞鈴訓練,包含:二頭肌彎舉、肩推、深蹲等。考量到空間大小,市面上也推出了能快速調整重量的可調式啞鈴,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進階訓練者,都能透過不同的重量與組合變化來完成居家健身。
二、壺鈴:動態訓練神奇,強化核心與爆發力
壺鈴被視為是槓鈴與啞鈴的融合,結合下方圓球與特殊握把設計,使其成為提升爆發力與肌耐力的首選。與啞鈴相比,壺鈴適合更動態訓練,常見動作包含:壺鈴擺盪、壺鈴硬舉等,除了可以訓練核心、臀腿等肌群外,擺盪過程中,也能進一步提升心肺耐力。對於想要在家裡流點汗或是加強全身協調性的使用者來說,趕快添購一組壺鈴吧。
三、彈力帶:輕便好攜帶,提升柔軟度
彈力帶是一款輕薄、簡單但用途廣泛的器材,藉由阻力提供十分多元的訓練。彈力帶又分成帶狀、環狀、圈狀等不同種類,從伸展運動、熱身甚至是增加動作難度,彈力帶都能派上用場。與彈力帶常見的動作搭配,包含髖關節的活動度訓練、二頭彎舉等等。
四、瑜珈墊:讓居家運動更舒適安全
瑜珈墊是所有居家運動的基礎裝備,無論是瑜珈、皮拉提斯、核心訓練或伸展運動,尤其是需要接觸地板的訓練動作,為了避免膝關節接觸地面時的不適感,瑜珈墊就變得非常重要。挑選瑜珈墊,初學者可以先以選擇較厚的瑜珈墊,。而較薄的材質,則適合平衡感較好,想從事高強度運動的使用者。
五、滾筒:深層放鬆,減少運動痠痛
平常除了健身以外,運動後的肌肉放鬆與按摩也十分重要,而滾筒的功能就是幫助減少肌肉緊繃與疲勞感。滾筒的好處是可針對特定部位進行深層按摩,如大腿前側、小腿等腿部肌肉或背肌、胸椎等,即便沒有運動,對於肌肉緊繃的群族也很適合。滾筒本身的硬度與材質會影響按摩的強度,剛開始使用時可能會有較明顯的酸痛感。
六、抗力球:提升核心穩定,強化平衡力
抗力球又稱為瑜珈球,是一款多功能且附有彈力的訓練器材,常用於復健、瑜珈與皮拉提斯之中,藉此訓練核心穩定、平衡感。抗力球依據尺寸與耐種程度來區分,若訓練動作本身需將身體完全躺在球上,就可以選擇大尺寸的抗力球;如果只是簡單的肌力操,則小型抗力球即可。
七、全身垂直律動機:幫助運動恢復,提升訓練效果
全身垂直律動機是藉由機台本身的帶動,讓使用者透過上下穩定的正弦波,達到身體律動運動的效果。這款健身設備通常會與上述的器材進行搭配,有助於身體獲得溫和刺激,提升肌力訓練的效果,此外也能透過垂直律動,來減少運動後的酸痛與疲勞感。全身垂直律動機本身體積不大,但選購時一定要留意器材本身是否穩定以及提供的振動是否一致,以免亂振的頻率導致身體受損。
延伸閱讀:垂直律動機怎麼選?解密振幅與頻率關鍵影響,找到最適合一家人的設備!
藉由上述器材,來強化居家運動的效果,同時讓運動方式更加豐富,然而在家運動仍須考量場地與身體狀況,避免運動傷害。
一、注意訓練強度
若您缺乏運動習慣,在運動初期應量力而為,因為過度訓練容易導致肌肉拉傷或過勞,建議運動時間每次30-45分鐘為佳。若想提升運動時間或強度,一定要循序漸進,從低強度訓練開始,例如:先使用彈力帶,再逐步提升至啞鈴訓練。
二、適當恢復與放鬆
運動後的放鬆必不可少,若長期下來都沒有放鬆,將導致肌肉處於緊繃狀態,久而久之容易引發痠痛或是容易拉傷等問題。因此透過瑜珈墊與滾筒的搭配,來針對特定部位放鬆十分重要,此外也可以透過垂直律動機幫助肌肉舒緩,提升恢復效果。
三、確保運動空間安全
家裡運動的空間可能不如健身房或是公園,因此運動時,除了動作正確外,也應確保活動範圍充足。建議在運動前,要將周圍的障礙物,例如桌椅、家電、易碎品等移開,創造足夠的活動空間,避免過程中不小心碰撞而受傷。
其他相關文章
-
3招教你保護關節、減少疼痛! Posted 2025-03-14
-
便秘怎麼辦?原因解析,從飲食與運動讓自己順暢排便! Posted 2025-02-21
-
5種瑜珈動作結合全身垂直律動,讓訓練效果加倍! Posted 2025-02-03